最近,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了六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这已是2016年8月至今,中央纪委第7次就扶贫领域腐败以及作风问题进行专题通报曝光。需要指出的是,从党的十九大召开至今的最近3次通报,由之前曝光“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调整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了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力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通报里面有学问!中央纪委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持续进行集中公开曝光,以及内容的调整变化,既反映了驰而不息、始终牢牢抓在手上的坚定决心,也透露出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指明深化方向的强烈信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结合工作实际体悟,找准深化扶贫领域正风反腐的发力点,不断取得新成效。
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的7次专题公开曝光,共计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57起,主要集中在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扶贫款物等;优亲厚友,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刁难群众、违规收取费用;弄虚作假、篡改名单,搞虚假“脱贫”;监管不力、失职失责,以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特别是最近3次通报,明确要求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查处重点。通报反映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严重啃食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观察最近几次的公开曝光,可以读出其中的“变”与“不变”。始终不变的,是党中央“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忠实履职的使命担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发力,强化监督,对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问责,对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的问题,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的问题,严肃问责。
不变之中也有变化。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调查职权,不断丰富调查手段,既依照党章党规党纪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也依据宪法和监察法等法律法规行使监督调查处置职权,履行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责。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治理力度,特别是探索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将有助于实现对扶贫领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更好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的治理,也是最近几次通报反复强调的重点。同时还要求,既要抓住共性问题也要重视个性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存在突出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抓常抓长、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既紧盯重要领域或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也瞄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