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正风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全面从严治党和正风反腐实践中,安徽4名原副省长倪发科、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和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接连被查处。这些腐败案件影响极其恶劣,危害至深且巨。
如何让受到损害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起来,让受到侵蚀的政治文化正气充盈,让受到污染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
迎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立破并举,涤旧生新。去年5至9月,以被查处的省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安徽省委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向上向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作为“深化动作”,今年5月初,安徽省委又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并对去年专题警示教育“回头看”。
聚焦一个关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一段时间以来,安徽省党内政治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庸俗化、形式化、平淡化现象潜滋暗长,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的热度不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缺少敬畏。
“这些被查处的省级领导干部尽管隐藏很深,但也不是一点蛛丝马迹没有,特别是对一些看得见的问题,省委常委会没有严厉指出,常委同志也没有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没有主动坚决开展斗争,碍于情面、怕伤和气,党内政治生活缺乏原则性、战斗性。”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安徽开展这两次专题警示教育的一个关键。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伊始,省委常委班子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对标查找差距,明确改进方向。
6月9日全天,安徽省委常委会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要求“不作委婉铺垫,直指问题,真实真诚”。在省委常委班子对照检查中,围绕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等6个方面,深入查找了21个问题。
在“重头戏”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辣味”更是十足。
“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不够”“管党治党压力传导有层层递减现象”……面对4名同志的直率批评,省委负责同志认真记录,照单全收。
省委负责同志先后对12名省委常委作了针对性很强的批评,明确指出不仅要从工作层面,还要从思想作风层面,更要从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方面反思,把问题找准、剖深——
对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出,“在盯紧抓实中央部署重点工作、指导制定重大政策举措方面还不够着实、不够有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上还不够严格、不够规范”。
“‘四个意识’不够牢固、政治担当差一些”“工作作风漂浮、不扎实”,对在重大社会事件处理上失责的相关负责同志,明确要求其“深刻汲取教训,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今后工作中举一反三、认真改进”。
……
与会同志告诉记者:“每个人都脸红了,有的脸红了多次。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参加的最严肃的一次民主生活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突出“两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省委常委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中,查摆问题和剖析原因部分占总篇幅的87%;坚持红脸出汗,相互批评有“干货”50多条。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惠介绍,警示教育聚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治本之策,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在深挖细剖中明确努力方向,激发从严管党治党的主动性,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去年5月13日,在“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启动之初,省委负责同志率20余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来到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认真听取对安徽省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深刻剖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警醒的话语,让大家深受震动。
“身边的‘活教材’,一贴警示良药。”安徽省长李国英谈起那次观展记忆犹新,“我们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检身自省、举一反三,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当表率、作示范。”
两次专题警示教育,都是先期在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后延伸拓展至全省党员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安徽省级领导干部落马前,在安徽工作时间较长,曾分别主政芜湖、淮南、蚌埠等地,有的还曾在省属国有企业担任一把手。
“看到一度‘仰视’的人严重违纪违法,很震惊,也很需要廓清思想迷雾,解决现实难题。”合肥、芜湖等地多名党员干部告诉记者,这两次专题警示教育无疑是“及时雨”。
“如今,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越烧越旺。”多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犹如炼钢锻铁,温度不够,杂质不会也不可能去掉。像杨振超那样9年不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环境和土壤,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贯穿一根红线: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
官本位、特权文化、拜金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些不健康的政治文化给被查处的安徽省级领导干部以消极影响,而受侵蚀者又为不良政治文化蔓延推波助澜,形成恶性循环。
“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犹如一根红线,贯穿警示教育全过程。”安徽省委常委班子认为,激浊扬清,必须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党忠诚、讲纪律守规矩、永葆政治本色……如何传承好、弘扬好这些党的优良传统、特有印记?省委常委们在开展警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给出了“从我做起”的答案。
去年6月28日全天,安徽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的关键步骤。
“把自己摆进去,真摆、摆足,这是最好的党性锤炼、以上率下。”省委负责同志态度鲜明: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警示教育“第一方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严肃检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省委常委班子在对照检查中坦承:这些省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暴露出安徽政治文化中还掺杂着一些传统文化里腐朽和糟粕的因子;省委常委会对封建文化遗毒的危害性认识不深,铲除不良文化少有力度,培育良好政治文化缺乏举措,是负有责任的。
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在深入讨论中明确了“六破六立”的整改措施:破除信仰迷茫、树立忠诚文化;破除官场术、树立清正文化;破除“潜规则”、树立法纪文化;破除权钱交易、树立“亲”“清”政商文化;破除亦官亦商、树立公仆文化;破除奢靡享乐之风、树立艰苦奋斗文化。
那些被查处的省级领导干部将“忠诚”挂在嘴边,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可一到行动上就变形走样、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
“他们善于伪装,以前一度认为他们是懂经济、能干事的‘能人’,在听到一些反映时也没有深入了解,反而投了赞成票。”多名省委常委在民主生活会上深刻反思自己在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上的不足,对“两面人”“伪忠诚”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表示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思想根子挖得深,坦诚面对组织、同志、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鲜明尖锐。”13名省委常委之间相互批评36次,提出批评意见81条。
在警示教育中,省委常委以反面教材为镜鉴,坚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自身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带头撰写“认识体会实录”——用“过电影”的方式,一幕幕重播回放工作学习生活中与其接触交往的镜头,深挖这些事例背后的真实感受,反思那些“偶然”背后的“必然”,梳理“小问题”潜在的大危害。
“严格把关,毫不含糊!”省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由于第一次撰写“认识体会实录”不深刻、反思不到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两次撰写,有的推倒重写。对此,省委明确提出“五要五不要”,其中首条要求是“要自己说、说自己,不要讲大话”。
在随后延伸至全省开展的专题警示教育中,省纪委对168个省辖市、省直单位、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党委(党组)1094名班子成员“认识体会实录”进行专项审核,发回修改或重写的占60.7%。
亦官亦商、官商勾结,是安徽存在不良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陈树隆等人主政一方时,把政府当作企业来运作,把权力当商品来经营,利欲熏心;在国有企业任职时,把企业当政府运作,“衙门”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严重。
“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这种思想糟粕必须彻底清除。”安徽各地还充分运用包公廉政文化、桐城文化、大别山精神、大包干精神等特色元素,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营养,增强了专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盯紧一个目标:持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着力建设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两次专题警示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安徽来说,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这个课题,既重大又紧迫。一度,安徽中管干部信访量高于华东其他省市,位居全国前列;中央巡视和“回头看”也发现安徽党的建设缺失,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选人用人问题突出,存在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问题。陈树隆等人的违纪违法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引人深思,除了他们个人原因以外,与安徽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
为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两次专题警示教育中,安徽从省委和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压紧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并把责任传导到班子成员,压给下一级,真正把对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责任落实好。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破除圈子文化、“两面人”现象;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破除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庸俗作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决整肃“亦官亦商”“官商勾结”行为;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浮夸作秀……结合警示教育的生动实践,安徽省委制定出台《关于深刻汲取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等案件教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0条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党内同级监督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等13项配套制度。如此,形成以《若干意见》为纲,相关具体制度为目,纲举目张的制度体系。
“大有益的警示,往往连着大痛悔。”多名省委常委谈到,看到几名前同事的悔恨,拿着“手术刀”解剖自身,是一个愈“痛”愈“通”的历程。警示教育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学习、生活,既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
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头雁作用”,有力带动专题警示教育向基层延伸,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各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淮南市一度是腐败的重灾区,连续三任市委书记陈世礼、杨振超、方西屏,市长曹勇等人均因严重腐败落马。
“他们主政淮南,给当地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其遗风遗毒遗痕依然存在。”淮南市委书记沈强介绍,在专题警示教育中,全市党员干部紧紧扭住“学、查、改、树”4个环节:把强化理论武装贯穿警示教育全过程;自查自纠,进行全面“党性体检”;立行立改,治标治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持续优化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根本。去年5月以来,芜湖县交流使用干部220人次,县委书记黄维群感慨地说:“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干预,纸条、电话、招呼一个都没有,跑的送的一个都没有。说实在话,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前两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去年5月至今年6月,全省按“四种形态”处理67802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39192人次、第二种形态22592人次,共占总数的91.1%。
“最显著的成效,是涤旧生新,体现在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更加正气充盈,党内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经过专题警示教育的洗礼和淬炼,从省委常委,到市县党委负责人,再到普通党员干部,“焕然一新”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不忘初心忘没忘?牢记使命牢不牢?
专题警示教育终究会有结束之时,但这个追问,应时刻萦绕在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