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是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4月18日至21日到甘肃调研,主持召开了一个由七省区纪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
会上,赵乐际强调,要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专项巡视“回头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集成整改、一体整改,真正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第二条是4月23日。文章提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印发通知,专门就加强七省区纪委监委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即是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赴七省区开展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情况调研的成果。
一个座谈会,一项通知,一次调研,都涉及七个省区,都强调要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发出了纪检监察机关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的动员令。
为什么是这七个省区?
数据显示,到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这52个国定贫困县,全部位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23个市地州。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重点加强对这七省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与脱贫攻坚进程同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从2018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也即将迎来尾声。《指导意见》列出一系列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为接下来的专项治理工作明确重点,也向七省区纪检监察机关发出了冲锋令——在关键时刻要克服精神懈怠,认真履职尽责,确保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七省区专项治理该怎么干?
接下来,7省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该如何开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六条要求,给出了针对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路线图。
《指导意见》第一条就是“切实加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两手抓’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监督,克服‘等’的思想、‘慢’的作为”。
现实中,一些地方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得不深不透,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挑战、新困难、新矛盾估计不足、应对不力,个别领导干部还存在“等”的思想、“慢”的作为。
对此,《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纪委监委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两手抓”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监督内容。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指导意见》接下来的两条就是对四次全会部署的具体贯彻落实。
第二条提出,“切实加强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纠正整治,坚决把脱贫的工作重心落在‘户’上”,并要求“把坚决纠正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条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的盘点梳理、有效治理,以‘专’起来抓的实际效果回应群众关切”。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坚持双向发力,一手抓典型案件、一手抓教育鼓劲,做到警示教育与正面引导两手抓。
一方面,“切实加强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和‘三盯’‘三公开’工作,坚决防止最后一年‘捞一把’现象发生”。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的目的,就是形成震慑、以儆效尤,让基层党员干部不敢腐。“三盯”“三公开”指的是“盯住县里的权,盯住乡里的情,盯住村里这个点”,全面推行资金项目“县、乡、村三公开”,旨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管住个别人想趁机“捞一把”的手,使其不能腐。
另一方面,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既要抓重点,抓典型案件,持续形成不敢腐的震慑,又要以批评教育为主,以正面引导为主,帮助党员干部把压力变动力。
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尤其是临近收官,各级各部门工作压力陡增,接受各级各类检查、督查的“压强”更大了。《指导意见》还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监督,把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轻负担的要求落到实处。
冲锋号已经吹响,七省区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