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三大生态” 实现“两个建成”
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21日)
彭清华
11月21日,彭清华同志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记者 黄克 摄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是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确定这个主题,是广西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历届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致力于改变发展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矢志奋斗、真抓实干,在承前启后中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推动我区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偏远封闭到开放前沿,从相对落后到振兴发展,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投身新的伟大实践,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谱写广西发展新的篇章。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砥砺奋进的五年,是内强实力外塑形象、全区各族人民自豪感凝聚力极大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扩大的复杂环境,面对“三期叠加”效应日益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考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抓好发展战略谋划、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发展环境优化、发展成果共享,统筹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区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和广阔发展前景。
这五年,我们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战略地位实现大提升。立足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坚持把我区放到全国发展大局中去谋划,继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泛珠合作,不断拓展与粤港澳台合作,广西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这五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稳中求进,打好政策组合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过“十二五”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0美元,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不断显现,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全区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实现跨越发展,全区港口吞吐能力突破3亿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289公里,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超1700公里,阔步迈入高铁时代。
这五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重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开花结果。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财税体制、沿边金融、农村综合改革、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等重大改革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出路,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平台机制不断丰富,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务实推进,保税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口岸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2倍,我区已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这五年,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把民生摆在优先位置,公共财政支出近八成投入民生领域,持续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50.7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7%和12.7%,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56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深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兴边富民行动,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振兴成效显著,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迈上新台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97%以上。社会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超过800万城乡群众住房难问题得到解决。满怀深情做好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效开展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这五年,我们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广西绽放光彩。坚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遍行天下·心仪广西”成为响亮品牌。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2.2%,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广西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五年,我们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广泛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深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主流舆论氛围浓厚,网络空间日益清朗。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创新发展,“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艺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成效显著。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这五年,我们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大好局面更加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地方立法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社会法治意识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广泛开展平安广西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依法管控边境秩序,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这五年,我们管党治党全面从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强化换届风气监督,圆满完成市县乡村换届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坚持依规管党治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寸不让纠“四风”刹歪风,深入开展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吃空饷”、私设“小金库”、违规多占住房等专项清理活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决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突出政治巡视,完善巡视工作机制,构建自治区、市、县巡视巡察工作网络格局,实现巡视全覆盖,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发现并纠正解决了一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政治自觉。进一步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严肃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入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同志们,五年的发展波澜壮阔,五年的成就振奋人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各方面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直驻桂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与保护矛盾凸显,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加强人才培养、加快人才集聚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全面脱贫和保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社会治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法治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克难攻坚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解放思想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和部门管党治党不力,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干部消极慵懒、无所作为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广西各项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切工作的思想指针、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加注重弘扬中国梦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更加注重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扩大开放,增添发展动力活力;更加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更加注重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更加注重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不断开创广西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党将迎来十九大和建党100周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区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将是这五年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件。
综观国内外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区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敏锐洞察、准确把握、科学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既面临分享现代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红利的重要机遇,也面临跟不上创新发展步伐、在时代大潮中落伍掉队的严峻挑战。世界多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合作迈入“钻石十年”,我们既面临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机遇,也面临不适应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新体系、在国际区域合作中陷入被动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既面临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也面临原有优势弱化、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发达地区率先转型升级,周边省份发展势头强劲,我们既面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配置资源、优势互补、借力发展的重要机遇,也面临生产要素外流、与全国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严峻挑战。中央发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出台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广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们既面临乘势而上、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补齐发展最大短板的重要机遇,也面临资源不足、配置不当、措施不力、错失良机的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认清了抓住了就是机会,看不清抓不住就会落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激情状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奋力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
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就是要不断巩固发展我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生态”是广西的突出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加快发展的支撑保障,也是必须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两个建成”是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是广西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今后发展的奋斗目标。两者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统一于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具体实践之中,是我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谋划,是迎接建党一百年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的宏伟蓝图。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机的综合体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使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明显增强,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更加鲜明,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制度和纪律约束更加严密,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风政风进一步净化,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基石。要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和文化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开放包容、崇德尊法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义,是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具有广西特点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就是: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善,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更加密切,现代商贸物流枢纽、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初步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重要开放平台功能明显提升,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深化拓展,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在建党一百年时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彻底改变广西欠发达面貌,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达到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广西。
崇高使命需要我们敢于担当,伟大事业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决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展是广西必须紧抓不放的硬道理硬任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显著特征和大逻辑。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积极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
创新是实现广西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需要改革,改革推动创新。要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统筹推进投融资、金融、财税、价格、流通、电力等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创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林业、水利、农垦、供销社等体制改革。突出民生导向,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社会领域改革。发挥改革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加强督办协调,确保各项改革终端见效。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供给和需求两侧协同发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仍是我区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开展“互联网 ”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糖、铝、机械、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完善金融体系,壮大金融总量,加强风险防范。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旅游强区。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先导,依靠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集约发展产业。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突出项目带动,创新投融资方式,大规模开展招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瞄准我区最具备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领域集中发力、协同创新,重点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北斗导航应用、石墨烯、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形成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推动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围绕特色优势学科、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让科研人员依靠发明创造取得更多合法收益。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教育和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是事业之基、创新之魂。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包容的胸怀、更灵活的机制、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依托我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科技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重视培养和引进一批年轻有活力、创新能力强的团队骨干和中坚力量。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乡镇基层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人才队伍保障。鼓励人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新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体制壁垒,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聪明才智充分施展。
(二)坚定不移推动协调发展,强化双核驱动、三区统筹
下好全区发展这盘棋,协调发展是致胜要诀。要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深入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协调发展。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深化同城化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先行示范区。西江经济带要积极对接粤港澳台先进生产力,提升西江黄金水道功能,强化沿江重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打造泛珠区域合作核心区和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桂林大旅游圈建设,培育形成以旅游业和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力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扶持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型产业和口岸经济,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带。
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特色小城镇,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引导生产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平衡、功能配套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协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快实现“高铁市市通、高速县县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多式联运发展,完善县乡村屯交通网络,提升通达深度。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城乡供水体系,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农田水利体系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金字招牌。必须坚定生态优先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让八桂大地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常流。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培育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构建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推广绿色生活,普及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加强生态城乡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综合治理乡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深入挖掘乡愁记忆和乡土特色,实现农村环境优美、生活幸福、和睦安宁。全面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桂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综合整治,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严格环保执法,坚决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四)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新格局
开放合作是带动广西发展全局的强大引擎。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拓展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空间。强化四维支撑:向南开放,拓展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向东开放,提升对粤港澳台及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开放合作水平;向西向北开放,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功能;向发达经济体开放,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统筹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四沿联动开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新优势,构筑沿边地区开放新高地,释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开放新活力,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建设,培育新的开放动能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建成衔接“一带一路”、贯通西南西北的高速铁路线,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国际航空货运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为拓展全方位开放提供强力支撑。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加快优势产业“走出去”,建设好以中马“两国双园”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实施“引资强贸”工程,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实施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创建监管新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cepa先行先试,扩大与港澳服务贸易合作。
创新丰富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常办常新,延伸展会价值链。务实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水平,抓好防城港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规划建设。发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东盟国检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作用,提升区域要素资源配置能力。
(五)坚定不移推动共享发展,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顺应全区各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坚决打赢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实现45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兑现的“军令状”。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切实做好100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做到村村有出路、户户有着落。强化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完善扶贫参与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和两广扶贫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事关广西发展未来。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教育振兴,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努力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使每一所学校达到自治区办学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多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各领域建设所需的广西工匠。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实施“双一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建设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保障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扎实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振兴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强全民保健意识教育,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体育产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四、巩固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
广西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必须倍加珍惜和自觉维护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职权。把加强地方立法、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摆在突出位置,更好实现依法治理。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强化对执法司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组织、引导、服务群众的作用。
(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培植法治信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使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注重运用法定程序贯彻党的主张、实现党委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地方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实现法定化,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确保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加强重大决策第三方评估,严格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乱执法问题。健全政务公开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保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机制,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活动监督,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权利。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国家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广西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开展社会矛盾精准排查和精细化解,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加强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边境管控,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和邪教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维护文化安全,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切实管好阵地、队伍和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空间。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广大干部群众有信仰有理想有力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振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区各族人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大力扶持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中国梦”主题、“美丽南方·广西故事”系列文艺精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更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贸易提质升级,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必须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深入开展“和谐壮乡·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班人。
切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配套法规,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劳动、宗教信仰等权利,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夯实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基础,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力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壮大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工作,积极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军警民联防体系,强化边海防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让祖国南疆稳固安宁、坚如磐石。
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定崇高理想追求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全体党员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远高举理想信念的明灯。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使理论学习经常化、机制化。健全述学评学督学机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入脑入心、见言见行。充分发挥党校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主渠道作用,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制度,形成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作用,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守好规矩,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要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切实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推进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行代表提案、提议制,充分发挥代表在党的事务、党的活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增强组织生活活力。领导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总结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加强党内监督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围绕确保党章党规党纪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责任,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积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推动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过硬中坚力量
从严管党治吏,首先要以严格的标准选好干部、建强班子。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坚决不用阳奉阴违、阿谀奉承、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伸手要官的干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改进干部考察识别办法,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高度重视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的培养选拔,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重视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优秀干部。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和威望优势,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
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强化日常监督,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和结果处理机制,认真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制度。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坚决调整不适宜现职干部,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强化选人用人工作监督,加大干部选拔责任追究力度,加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和干部“带病提拔”。
(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从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打造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实施“成长·活力”工程,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抓好以院系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统筹抓好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整合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提供保障。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疏通党员出口,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党员队伍。
(五)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坚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根本立场。积极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调查研究、接访下访等制度,广泛开展以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解决群众所急所盼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解”活动。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持续用力、一抓到底,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使良好作风在坚持和深化中形成习惯。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深入,从解决面上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延伸。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特别是从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抓起,从省级领导干部抓起,率先垂范、树立标杆,自觉做“三严三实”的表率。坚持标本兼治,完善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严厉的惩戒机制,推动作风状况根本好转。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作风品质。决胜全面小康,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励精图治、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开拓进取、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鼓劲、为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
(六)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寄予厚望。要保持政治定力,持续加压发力,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守住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行为底线。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加强纪律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行为,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坚持抓好纪律教育,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明底线、知敬畏,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抵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又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扶贫领域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正确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做到小病早治、小错快纠,使监督执纪问责更严格、更精准、更有力。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派驻监督,实现市县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化巡视巡察监督,市县党委全面建立巡察制度,使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充分运用巡视巡察成果,更好发挥从严治党利剑作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专责机关与司法机关、审计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协调衔接机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同志们,广西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韧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一届一份答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思想禁锢,打破封闭僵化、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思维定势,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争上游,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干事创业积极性,凝聚起推动发展、实现跨越的磅礴力量。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